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药四气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药四气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什么是中药药物的四气、五味及升降浮沉?它们相互作用你知道吗?
这个问题我来做个解答:
四气:是指药物的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不同药性,故又称四性,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,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,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。如凡能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,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;能够治寒性病证的药物,则认为是热性或温性的。此名,还有平性药,药性寒热不甚明显,性质比较平和,故不论寒性或热性病症,皆可选择配用。平性药实际上仍有偏温之异,属于四气的范围,所以仍称四气。
五味:是指药物的酸、苦、辛、咸五种不同的味道。五味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.出来的:或是在医疗实践中,认识到药物的味和药理作用有近乎规律性的联系,从而加以分析归纳。上升为理论的。因此,五味不仅表明药的实际味道,而是从另一角度来表明药物的性能。五味的作用是:
辛,能散、能行,有解表、发汗、理气、行血、开窍等作用。
酸,能收、能涩、有收敛、止涩、固脱、生津等作用。
甘,能补、能和、能缓,有补益、和中、缓急、解痉、止痛等作用。
苦,能泻、能燥、能坚、能降,有通下、泻火、燥湿、坚阴、降气等作用。
咸,能下、能软,有泻下、软坚、散结等作用。
此外还有淡味,能渗、能利,有渗湿、利小便的作用。一般淡附于甘,故仍称五味。
升降浮沉: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趋向,基本可概括为“升浮”和“沉降”两方面。一般的规律是,升浮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上、向外,具发表、散寒、升阳、催吐等功效,能治疗病位在表(如外感发热)、在上(如呕吐),病势下陷(如脱肛、内脏下垂)的病证;沉降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下、向里,具有潜阳、平逆、收敛、渗利、泻下等功效,能治疗病位在里(如热结便秘)、病势上逆(如肝阳上亢的眩晕)的病证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药四气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药四气功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